
AERO100連載 | ?PCC集團
2019年11年08日
中國航空研究院 2019-12-10
第二殲擊機設計研究所是中國解放軍第六研究院按照中央軍委和國防科委批復,于1968年3月20日發(fā)布命令,組建8個新的研究所之一,當時的代號是第602研究所。1969年8月,航空工業(yè)領導小組召開的“8.25”會議決定,將602所并入代號604的直升機設計研究所,代號602所。原先代號611所的航空發(fā)動機附件設計研究所,沒有組建成起來。1970年12月,中央軍委批準在成都重新組建成立第二殲擊機設計研究所,代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11研究所。
說起611所的建立,就不得不提到殲9飛機。1964年在國防部第六研究院召開的米格-21飛機改進改型方案專題會議上,確定研制“雙發(fā)”殲擊機殲8的同時,也提出以此為基礎,開展“單發(fā)”殲擊機殲9的研制。1966年8月,殲9的研制經(jīng)中央軍委批準正式展開。
【殲9 三維設想圖】
但研制工作曲折多變,研制任務曾時上時下。
1968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六研究院下達《關于批準殲9總體方案的通告》。在此之前,已決定在六院領導下由601所(原一所)和320廠組成現(xiàn)場設計試制指揮部,負責殲9的研制。通告下達后,601所設計人員到達320廠,與工廠結合共同研制殲9飛機。1969年空軍領導提出,根據(jù)發(fā)展形勢,殲9應更改設計指標,提高飛行速度,馬赫數(shù)要達到2.5甚至3.0,決定,為集中力量完成新機任務,停研殲9和與之配套的渦扇6發(fā)動機。但在當年的“8.25”會議上,航空工業(yè)領導小組經(jīng)研究,不同意停研,應繼續(xù)研制殲9。
1969年10月,三機部和六院聯(lián)合發(fā)出《關于殲9飛機研制任務的通知》,決定飛機試制定點改在三機部132廠。在航空工業(yè)領導小組領導下,601所和132廠在成都地區(qū)進行“三結合”研制。與此同時,同意將成都原空軍13航校校址調撥給六院,作為601所使用地。
【601分所人員從沈陽到達成都時搬運資料箱的照片】
1970年3月3日,空軍司令部以(70)司作第26號文,同意六院601研究所由沈陽分遷500人左右到成都建立分所,開展殲9飛機研制工作。5月3日,601所組成的殲9型號大隊第一批300多人由沈陽到達成都原13航校大院,揭開了611研究所的歷史。此后,殲9研制團隊由沈陽601所和南昌320廠全部轉至成都。1970年12月18日,中央軍委批準六院在601研究所分所基礎上組建成立第二殲擊機設計研究所,代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六研究院第611研究所。首任所長兼總設計師王南壽、黨委書記李清晨,技術副所長何培明、吳逢光。
【611所首任所長王南壽】
1973年第六研究院回歸第三機部,實行“部院第二合并”,該所改稱第三機械工業(yè)部第六研究院第611研究所。1975年3月,三機部決定實行“廠所結合”,將該所從六院建制劃出,不再隸屬六院領導。
1979年,為了對外開放和科學技術交流與合作,第二殲擊機設計研究所正式更名注冊為三機部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簡稱成都所),611所代號不變。
由于追求高指標、方向不定、發(fā)動機不落實等技術與歷史方面的原因,殲9飛機研制最終在1980年下馬。
但是,611所這十年研制工作不僅沒有白費,而且卓有成效,靠反復的論證,實實在在的設計研究,一步一個腳印,艱苦奮斗地走過來,對自主研制的技術積累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期間,進行過上萬次高低速風洞試驗,對一批先進的技術課題開展了持續(xù)的研究,如鴨式氣動布局機理、混合壓縮可調進氣道、收擴型引射噴管、結構優(yōu)化設計程序,以及141鋁合金和GC-19合金鋼,圍繞殲9研制進行的159項結構、強度、系統(tǒng)、特設、材料等多方面的試驗,進行了主動控制、計算機輔助設計、復合材料、疲勞斷裂、電子設備等方面的技術攻關,這些寶貴的技術儲備和在此過程中鍛煉、造就出來的有技術造詣、有攻關經(jīng)驗的一支技術隊伍,為該所以后承擔新型殲擊機機殲7Ⅲ、殲10、梟龍、殲20飛機研制任務打下了堅實基礎。
【611所大改的殲7Ⅲ】
1978年7月,三機部向611所下達研制殲7大改(殲7Ⅲ)任務,1984年4月26日就首飛上天,轉入定型試飛。在承擔兩個型號研制任務的同時,該所還先后完成殲教5改裝炮兵偵察校射飛機、910吊艙研制、初噴教飛機方案論證和“321”無人駕駛偵察機殘骸分析研究,完成420臺殲7起重托吊車研制生產(chǎn)的出口任務,完成了氣動、結構、強度、系統(tǒng)、火控、材料、規(guī)范、標準等118項課題研究任務。其中靜氣動彈性、飛機翼面最優(yōu)設計方法研究、三元機翼顫振主動抑制、火控精度分析、DJS-計算機穩(wěn)定擴充和改進,損傷容限設計指南、帶自動駕駛儀的地面模擬試驗等,都在國內航空界具有很大影響。
【成都飛機設計所研制的殲10】
【成都飛機設計所研制的梟龍】
【成都飛機設計所研制的殲20】
【成都飛機設計所研制的翼龍無人機】
建所近50年來,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始終致力于中國先進戰(zhàn)斗機、無人機的研發(fā)與航空航天高技術研究,建立了滿足先進飛行器研發(fā)需要的完整專業(yè)體系,擁有功能強大的數(shù)字化協(xié)同設計平臺以及各種先進試驗設施,在飛行器總體與氣動布局、結構設計與分析、系統(tǒng)綜合、航空電子綜合、飛行控制、虛擬仿真等領域具有突出能力。研究所成功研制了殲-7C/D飛機、殲-10系列飛機、梟龍系列飛機、殲-20飛機、翼龍系列無人機等一系列先進戰(zhàn)機和無人機,圓滿完成了多項國家重大型號研制任務和一大批航空航天關鍵技術預研項目,先后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國家級企業(yè)管理創(chuàng)新成果一等獎、中國質量獎等獎項,是我國現(xiàn)代化殲擊機、無人機設計研究的重要基地。
【成都飛機設計所新區(qū)辦公大樓】
成都所總部于2011年從四川省成都市大石東路130號搬遷到成都市日月大道1610號,擁有雄厚的技術、卓越的人才和精良的設備?,F(xiàn)有職工近1800人,其中研究員、高級工程師和中級工程技術人員約占80%。具備開展綜合性工程項目研究和進行多學科攻關的技術實力,是國家碩士學位授予單位之一。
2019年11年08日
2022年05年18日
2019年12年02日
2022年07年22日
2019年06年25日
2019年06年25日
2024年02年21日
2021年08年18日
2021年10年18日
2019年06年03日